不明觉厉的遥感
1608年,汉斯·李波尔塞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这是人类利用遥感技术对未知的第一次探索,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萌芽阶段。但是这种只能观望却不能记录的方式直至两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纪中期,摄影技术的出现为遥感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没有听错,就是摄影技术。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遥感这个晦涩难懂的词语究竟是什么,但你可能不知道,遥感在学科领域还有一个简单易懂而又不失优雅的名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也许你会觉得遥感可能就是修修遥控器,但是摄影测量你一定明白——通过摄影来测量。你又明白了,遥感就是广义上的摄影测量,只是测量的参数不仅仅是长,宽,高,面积之类的远处物体的几何属性,还包含了判断其特征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远处物体的物理特征。简言之就是从远处看你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了传感器,“感”是可以实现了,但是“遥”呢?这就来了嘛!
1858年,G.F.陶纳乔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相片,所谓系留气球就是系上绳子可以上天的氢气球,上面搭载相机,就可以从高处看地球了。紧接着人类为了让传感器上天各显神通,热气球,飞鸽,风筝相继成为摄像头上天的工具,直至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仅改写了人类航天史,也彻底改写了遥感史。
紧接着一战,二战爆发,航空遥感被应用于军事侦察,军事制图,发展迅速,逐步取代传统测量手段,成为人类观测地球,外太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再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什么是遥感?顾名思义,遥远的感知,其源于英文Remote Sensing的翻译,最早是美国海军研究局艾弗林·普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的,殊不知这时,遥感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那么多远才算远呢?很远很远,很远很远很远,要这么远。这就需要人造卫星了,前面介绍的都是地面航空遥感,还不够远,航天遥感一般是把传感器搭载在人造卫星上,这很远吗?不,还有航宇遥感,星际飞船上的眼睛了解一下,不过通常情况下是以卫星遥感为主来观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而通常意义上的遥感就是指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有三个要素,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两种:“遥”对应着平台,“感”对应着传感器,我们姑且理解为相机,那么第三个要素是什么呢,如何将观测目标的特征传输到传感器并被接受呢?对没错,你猜的很对,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按照其波长可以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等。这些电磁波都可以携带目标信息从而被传感器接收到。最常见的应该是可见光了吧,人眼可见的光,而传感器比人眼优秀之处在于传感器可以接受人眼看不到的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即紫外,红外和微波。